五常信息网(五常论坛)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70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中华文化伪命题之南橘北枳

[复制链接]

49

主题

211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系统管理员

Rank: 10Rank: 10Rank: 10

积分
18809
金钱
9289
威望
138
经验值
5562
魅力
3398
精华
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11-13 08:45:3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    南橘北枳典出《晏子春秋》,作为中华智慧的代表典故妇孺皆知。
    原文:晏子至,楚王赐晏子酒,酒酣,吏二缚一人诣王。王曰:“缚者曷为者也?”对曰:“齐人也,坐盗。”王视晏子曰:“齐人固善盗乎?”晏子避席对曰:“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今民生长于齐不盗,入楚则盗,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?”王笑曰:“圣人非所与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。”
    这原本是一种类比的智辩或者说是狡辩,但对于一个始终没有逻辑思维的民族来说,似乎这就是智慧就是真理了。
    中国的语言文字的基础是类比。话说仓颉造字时“观奎星圜曲之式,察鸟兽蹄爪之迹”。《说文解字序》中记载:“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;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”人们常说的触类旁通,就是这种思维的泛化。
    跑题了。

      橘和枳同属芸香科柑橘亚科,但分属柑橘属和枳属,种自然也不同了。生物学有个规律,不同种之间杂交没有后代。
      橘是中国原产物种,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亚大陆,一般生长于北纬35度以南,中国的陕西甘肃河南等地也适于栽种,它根本就不会变成枳。作为懂得科学知识的现代人,都能动用DNA做亲子鉴定的现代人,你会相信橘子到了淮北就成了枳吗?
      但是,如今大量的书籍资料依然以这个明显存在谬误的成语作为依据,比如,一说环境的作用问题就会引用南橘北枳这个典故。甚至还存在于学生的教科书中用作标准答案:
      人教社出版的初中《生物·八年级下册》P45上有一个练习:你知道“南橘北枳”的说法吗?试加以解释。配套的教师用书对该题的解答如下:“南橘北枳”是说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、色泽等品质都发生变化,不能称为橘,只能称为枳的现象。原因: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,但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。这岂不等于是说,枳和橘是同一种植物,枳其实就是长于淮河以北的橘!这样外行的解答出现人教社教师用书上,真是令人啼笑皆非! (此段引用自:http://www.pep.com.cn/czsw/jshzhx/jxyj/kchjc/201008/t20100830_823677.htm

      用南橘北枳来偷换入楚则盗,在如今这个时代,插科打诨泼妇骂街可以,用到国计民生、内政外交上那就是扯蛋,有多大的蛋扯多大的蛋。其实楚王的入楚则盗本身就是个经不起推敲的命题。
      一些人对南橘北枳这个典故的使用,已经不会考虑它的客观真实性了,无非是想说,环境不同了,地域不同了人种不同了,别人优秀的文明成果就不能拿过来用了。其实,这依然是一种狡辩,虽然环境不同了,地域不同了,你要是拿来不会用,肯定是要出问题的。
      没办法,中国人几千年就胡说八道惯了,思维就那个水平。

      2016年8月22日

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,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。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Archiver|五常信息网(五常论坛) ( 黑ICP备06006344号

GMT+8, 2024-5-3 15:51 , Processed in 0.083612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