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常信息网(五常论坛)

标题: 老两口、二十年,亲手建楼把梦圆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空马车    时间: 2014-11-29 11:02
标题: 老两口、二十年,亲手建楼把梦圆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  编者有云:有师誓起穹楼梦,不假他人自裁缝。耳顺夫妻磨杵志,二十春秋积闲情。
     嘉庆十九年,在白山黑水之腹地,吉林将军富俊移京、奉、吉等处旗人屯田恳荒,自此,在这6尺厚的黑土层上,茅莱初开,遂见耕田,五屯旗人在牛家窝堡上开始繁衍生息,创造了屯垦文明。
     200年后,从地窨子走出多年的满族人中,出了一位纳兰性德般性情的人物.上世纪九十年代,牛家满族镇中学的讲台上,被粉笔染白了头发的李东奇教师,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光荣的退休了。本应到儿女身边颐养天年的李老师,却开始了他另一段传奇人生——开始了追逐 “建心中穹楼”的梦想。
     李老师没有像身边的乡亲们一样,等攒够了钱,把建筑过程承包给施工队,也没有找亲戚邻居帮忙。而是老两口亲自动手,在原来小平房的外面砌楼。一锹土一锹土的挖,一块砖一块砖的码,一根钉一根钉的砸,累了就回到万字炕上躺一会儿,用自己花甲之躯,去实现他的穹楼梦….
     日出东海落西山,时间从日、到月、到年,李老师的穹楼梦也一直在继续着。他没有走竭泽而渔的路子,更没有急功切进。他的薪水除了日常生活外,节余一些就投入一些,攒了1000元,就买一车砖;凑了100元,就买几袋水泥;有了10块钱,舍不得卖肉,而是换来了一捧钉子。齐对了一些材料,就与他最亲密的战友、最爱的爱人,开始一点点施工。
     两年过去了,夯牢了稳固的地基;五年过去了,一层楼平口了;十年过去了,三层小楼以具雏形.在五常市牛家满族镇,与周边拔地而起的十几层的高楼大厦相比,一幢哥特式三层小楼,它略显灵动,略显小巧,但在人们的眼中却更显传奇。十年间,老两口也步入了古稀之年,有渐渐的力不从心;十年间,有子女们的反对;十年间,有众多人的议论。时光荏苒,老两口亲手盖楼,就像满族大酱块子一样发酵,渐渐成为小镇乃至县城的话题。
    进入新世纪,子孙们从悠车子中走向大都市,老两口的进度明显慢了下来,但下楼也已经能够住人了。只是因为墙壁单薄,冬季取暖效果不好,随着老人家身体每况愈下,老两口搬离了他们一砖一瓦建起的小楼。
      二十年后的初冬,透过飘荡的垂柳干枝,我有幸第一次认识了这幢小楼,站在它的脚下,犹如在布达拉宫前,梵净。一切繁华、浮躁均已凝固。
   透过垂柳,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窗幔,好像一只只眼睛,慈目下,来来往往的人们行色匆匆。在工业化的沸腾中,人类仅用30年的时间,就超越了过去3000年对地球的改变。信息化的时代,太阳的步履也显得匆匆。多了,但院子没了,菜园子也没了;日子富裕了,但海东青的子孙们很少欢快的跳起抓鼓舞了;机器多了,但雾霾却怎么也挥之不去了。
      今天,老两口已经80多岁了,他们的小楼还没有贴上大娘剪好了多年的窗花。没有竣工的小楼,是他俩夕阳的嫣红;还待竣工的小楼,是他俩用砖瓦书写的人生。工程在继续,老两口儿的故事也在继续……
     做自己想做的事,仿佛,息年香的味道已从小楼飘出......

120315ekkej757j0g6fz0q.jpg (272.73 KB, 下载次数: 5)

120315ekkej757j0g6fz0q.jpg

作者: 空马车    时间: 2014-11-29 12:04


作者: 论坛粉丝    时间: 2014-12-1 22:40
写的很感人,让人敬佩的老人,十多年前去牛家时就看见过这幢楼,那时楼大概是盖起来了,没刷涂料,也听说是老人家自己盖的,当时就觉得很了不起,经过你的介绍,觉得老人家真的了不起,很受感动。
作者: 墨白    时间: 2014-12-2 10:41
几次去牛家,都是在他的家门口转转,欣赏一下他们老两口的小楼。虽然亲属与他们都相识,但我不忍进院打扰。据说经常有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是去采访,都被老人谢绝了。人家只想静静过自己的日子。所以,让我们站在远处欣赏吧,自建的小楼与可敬的老人,构成一片温馨的风景。




欢迎光临 五常信息网(五常论坛) (http://5cxx.com/5c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